只有正確理解不同節流手法的實際意義,才能達致理想的效果。
小型零售商的手頭資金有限,而單單是鋪面租金已佔了大部分的支出。最近一份調查指出,2016年本港零售市場仍然有待觀望。面對現時的市況,各項租金未見明顯下調的趨勢下,各種開支上升,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逼在眉睫。
現今在香港最常見的節流招式包括:裁員、減少進貨、削減營銷開支和租金支出。只有正確理解這些手法的實際意義,才能達致理想的效果。如果不慎落入誤區,不單於事無補,還可能得不償失。以下是誤區示範,讀者請勿模仿:
誤區1 「重組= 裁員」
所謂重組架構,也就是重新檢討工作流程,剔除生產力低的環節,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減少資源浪費。切勿以為「重組=裁員」,盲目削減勞動力只會降低總體生產力,打擊士氣,並影響日常營運和服務質素,為公司形象帶來負面影響。裁員也可能會連帶流失現有客戶。更審慎的做法是,以保持目前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素為原則,合理編配人力資源;節省人工支出則可以用凍薪、自願減薪、延遲或暫停派發獎金等替代。
誤區2 「不進貨,省更多」
此外是較常見的是減少進貨,這是一種保守的做法。一般而言,進貨意味著營業額。當賣場和倉庫的面積以及租金不變的情況下,減少進貨其實提升了空間成本,同時又降低了空間效益。在決定減少進貨之前,可以先考慮優化貨品組合,重新調整銷售策略也是有益的做法。
誤區3 「市道不好,減少廣告」
同時,不少公司也傾向「一刀切」削減營銷開支。較年輕的公司已漸漸意識到營銷活動的費用應是一種投資大於開支,減少營銷投放往往也意味著降低曝光率,直接影響銷售表現。所以,在決定削減預算之前,應從銷售和市場效益方面著手檢討,例如回顧過往的營銷策略的表現、重整市場定位,同時會考慮使用新工具例如網上營銷或客戶關係服務系統(CRM)等等。檢討營銷開支可以令資源投放更有效率,也能提升宣傳效果,無形中為品牌創造更多突圍而出的機會。
誤區4 「租貴不如關門大吉」
一般小型零售商往往要支付店舖和貨倉的租金,甚至設立辦公室跟進業務往來。租金是最難壓縮的成本,所以不斷有大型連鎖零售商不惜關閉零售點。但是對於一般小商戶來說就沒有這個選項了,只能以搬舖的方式減少租金支出。搬遷定會使舊客客量流失,往往新不如舊。零售店不能輕易被替代,但是貨倉則不一樣。現時迷你倉服務越來越多元化,不少小商戶受到迷你倉的靈活和便利等優點所吸引,漸漸捨棄租用舊式貨倉。如此一来可以直接節省多達70%的倉租成本。欲知如何,請點擊此處參考。
上述4種壓縮成本的做法中,節省倉租是最為快捷見效的辦法。市面上的迷你倉服務五花八門,如何揀選合適的商務迷你倉?Cube方快存推出貼心周到的商務儲存方案,以回應市場各種需要。我們Cube的倉庫一周七天均有人駐守,配有24小時運作的數碼閉路電視監察、煙霧探測器和火災報警器,同時所有迷你倉已設有防剪鎖,絕不同於一般鎖頭。另外我們還可以安排專業的搬運團隊,協助客戶提存貨物及其他文件,進一步為客戶節省營運上的開支。
你也有興趣嘗試了解Cube的商務儲存方案?歡迎致電 29142200 或 點擊此處聯絡我們。